种种疑虑,直至他在殿外见到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几人时,才稍感放心。刘、孙二人身处朝政中枢多年,素日与他有些旧交情,想来不会有诈。

    一名老太监打着布伞在前引着,几人踩着厚厚一层雪,伴着“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弓腰进入嘉福殿。

    外面冰天雪地,殿内却是另一番光景。里面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中药味道,殿角生着几个炭炉,暖意熏人。

    虽是白日,却静悄悄的,值守的宫女和内侍连行走都揣着十二分小心,轻手轻脚,不带一丝声响。

    明帝曹叡已昏迷半日,先前饮了两口参片汤,起了点精神,靠着龙凤软枕,竟能勉强坐起,似是回光返照。

    武卫将军曹爽在龙榻旁垂手侍立。

    其他人退出,殿内只留了曹爽、司马懿二人。

    “二位卿……平身吧。”

    明帝望着眼前跪伏于地的两人一眼,心事重重。

    辅政大臣人选,悬了半月,终于勉强敲定。今日是首次宣诏进宫。

    明帝原本最属意燕王曹宇,欲以他为辅国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五位皇室宗亲一起,共同辅政。不曾想,燕王坚辞不受,大大扰乱了最初计划。

    而且,曹叡身旁近臣刘放、孙资对于另几位辅臣人选颇多微辞,几次进言,说什么夏侯献、曹肇等人能力不足以担任辅臣,不知究竟是同那几位有过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传诏时推三阻四。

    后来,宫里甚至传出了夏侯献、曹肇等宗亲在曹叡病重期间,同后宫妃嫔才人嬉戏甚欢,关系不清不楚的传闻。

    敢给天子戴绿帽,你们胆子不小,朕还没死呢!曹叡一怒之下,下旨将那几位宗亲统统革职,贬出京了。

    辅臣名单筛选了几轮,改来改去,一直没有太满意的结果。

    明帝心知自己已是命悬一线,时日无几,不能再拖了。最终只保留了众人都无甚异议的老好人曹爽。又听了刘放之言,犹豫再三,方在名单上添了他力荐的司马懿。

    明帝以前一直嫌司马懿狡诈善变,过于阴狠,令人琢磨不透,不能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