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粲也不知是头脑发昏,还是尽展其明主之胸怀,力主以最高规格予以封赏,任命周飞燕为征东军统领,重新组建征东军;升高远风为镇东军统领,组建新的镇东军;升云晟为镇西军统领,替换周飞燕的镇西军。以此补上四征四镇之缺。
暗中观察的周王,再次颌首表示赞许。你皇甫缨要兵要权,我给,只要你能一心辅佐大周,为我开疆拓土就行。
中书省负责起草旨令。温泽二话不说,一律照办。
门下省的职责是审核,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封驳之权。凌山河当即就要将旨意退回中书省。封驳的旨意还未出门,就被人挡住了。来者竟是周王身边的贴身太监。
旨意到了尚书省,皇甫缨大为震惊,封赏太过了。一战而顶格封赏,再战呢?岂不是赏无可赏。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没有封驳的权力。但皇甫缨还是拿着旨令,找上凌山河、温泽和周粲,直言奖赏过度了,请周粲收回成命。
温泽的意思是事不关己,这事是殿下定的,他只管执笔。
凌山河撇撇嘴,没有作声。有周王做后盾,他不在乎皇甫缨的小动作。不管皇甫缨如何跳脱,总跳不出周王的手心。
周粲的说法,尽显雄主的气度,让皇甫缨对他的感观大为改变。周粲说:“姨奶奶,奖励不重。我还嫌轻了呢。臣以忠心和大功报国,国自然要以士待之。我正跟中书令大人研讨后续的奖励方案,计划以各军所攻下地域的三分之一,作为各军统领的封地。以此激励各军奋勇杀敌,开疆拓土。”
皇甫缨一惊,这个政策一旦公布实施,各军确实会拼了命地向外进攻。但是,各军之间,很可能就不那么和谐了。对于王室,这是妙计。对于各军统领,就未必是好事。攻占地域越多,遭到的嫉恨必然越强。
既然无法拒绝,皇甫缨就只好依令办事,将周粲的旨意传示各方。不过,她私下写了一封信给高远风,让他不必贪图封地。
皇甫缨发私信,被周王暗中监视个正着。周王不知皇甫缨心中说的是什么,但对高远风和皇甫缨的动静却留上了心。
皇甫缨给高远风发信时,温泽和龙云逸也先后给温超和皇甫继发信。
温泽信中的内容跟皇甫缨的差不多,叮嘱温超少立功。
龙云逸的信似乎与战事无关,要求皇甫继尽快改姓。发完信后,又亲自去找石明阳和皇甫瑜,说是已婚的女儿还住在娘家不妥,要求石明阳将媳妇接走。怎么接走?当然是立即建一个石府出来。当时之所以婚后还住在自家,就是不知住哪?既然皇甫缨答应皇甫继可以改姓石,石明阳自然不愿意媳妇嫁进皇甫府。
想要快速立一座石府很简单,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