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唐龙的眼里,「曙光一号」充其量只能算一辆小巴。
真正的太空飞船,应该是像【阿贝尔号】这样的,能够在太空中长距离旅行的太空飞船。
要不是很多技术不方便直接拿出来,他才不会制造这样一艘简化版的V星太空飞船。
送走了空军装备部的叶部长一行人,唐龙和航天局的一众专家,开始为「曙光一号」的发射挑选合适的时间窗口。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及高层的意见之后,「曙光一号」发射升空的时间定在8月1日上午6点30分。
由于上京城航天科研基地不具备航天飞机发射条件,唐龙只好下令机器人工程师,将「曙光一号」分拆成上百个模块打包转运。
原本这种极为复杂且耗时的工作,装配中心的工程师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
但,在龙腾国际调来的五十名专业工程师(机器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只花了不到24小时就完成拆解工作。
两天后,军方专用车队顺利将「曙光一号」的所有部件,运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乘坐飞机提前赶到酒泉的工程师团队
,又花了20个小时将「曙光一号」组装完成。
时间已经到了7月28号,离「曙光一号」发射升空只剩下三天。
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工程师,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齿轮一样,紧张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航天飞机是一件庞大而精密的设备,只有确保十万多个零件每一个都正常工作,才能安全地将航天员送上外层空间,并且安全地将他们带回来。
而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哪怕只是螺丝没有上紧,也可能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因此,也正如华国航天工业的某位前辈所说的那样,每一次发射成功都是差一点点是失败,每一次发射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
检修的工作足足持续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