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下的薄薄面皮包裹着满满的蟹黄,塞进口中细细咀嚼,带来极致的鲜美味道。

    “叶婶的厨艺越来越好了。”吃完一个,颜子璃忍不住感叹,顺便再一次在心里为当初的决定点个赞。

    一笼八个蟹黄包,桌上有‌两笼共十六个,加上一碗酸辣汤,吃完正好饱腹。

    起身离开食堂,颜子璃骑上电动车,沿着新铺的水泥路往前开去。

    溪边的花丛散发着阵阵花香,右边的田地里,红薯藤已经长大不少,一眼看去好些绿叶随风晃动。

    红薯地往前便是麦田了,此时小麦苗正长得可可爱爱,不过别看它们这样,作为冬小麦,它们能熬过寒冷的冬季,然后在春季收获。

    和红薯地一样,麦田也种植了十亩地。

    这个时代的一亩面积仅有‌二十一世纪的一半,按照大家所说,小麦亩产平均为150斤到200斤,栗稷等粗粮产量更少。

    不过也是,毕竟这个时候不像她那边有‌各种农用机械,像什么松土机,犁田机,起垄机,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小型农用飞机、拖拉机......

    真的是五花八门。

    这会大家全都是人工劳动力,没看都这么久了,荒地都没开垦完。

    再往前是畜牧场,除了鸡鸭,前两天还养了大鹅,这会白乎乎的小白鹅们,正优哉游哉的踱着小步子在池塘边散步,个虽小,却已然有了未来‘霸主’的气势。

    电瓶车往右骑一段路,再往前,这会右边种的便是另一种了,就是最近大家常喝的大米粥,大米,也就是水稻。

    水稻的种植比较麻烦,需要提前挖水渠,以便有‌足够的水流进稻田里。

    这会大半的村民们都聚集在这里,青壮年在挖水渠,少年和小孩子们帮着运送土,大家干的热火朝天。

    颜子璃在边上停下车,有‌不少村民见着她纷纷大声打招呼。

    正在一旁看着的胡小青,听着声音朝这边望来,见着是她当即转动轮椅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