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化小说网>都市小说>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六十七章 传奇里的梦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而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亦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之句,以梦幻绮丽的想象结局来表达作者对这段悲剧恋情的怜惜与同情。

    同时,唐传奇中也有两则故事都是以游仙梦幻题材为内容,一为《秦梦记》,二为《周秦行纪》。

    准确说来,除了中国传统梦文化的影响,传奇中的纪梦模式却更能体现老庄思想中,对空幻鬼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溯。

    在《秦梦记》中,作者沈亚之梦见自己魂灵出窍,游而来至秦国,与弄玉公主佳偶天成,在大秦天下成就一番功业,最终却是以弄玉公主夭折的悲剧结尾收场。

    作者追古溯今,不禁有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怆然叹息。

    《周秦行纪》则更像是一则追忆怜惜古来薄命红颜的悼惜之作,周秦夜游迷归,夜宿野外荒庙,竟与古来今往众多名垂千古的神妃仙子有幸一晤。

    其实仔细研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唐传奇的纪梦文学中,梦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或者说,作为独特的文化内涵活跃于作品之中。

    具有老庄思想的浪漫主义梦幻式写作手法是其最鲜明的一大特点,除了受到上古先人对于梦通鬼神以及万物有灵的信仰影响外,屈原等前一辈文人对于梦幻这一手法的灵活运用,亦使这独具中华文化特点的浪漫主义超现实幻象手法能够得到不断探索与完善,并在唐传奇的梦幻审美文学涵义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纪梦传奇不仅有着其独特的文学审美构架,更有着颇具深远意义的哲学含义。

    在之后的具体探讨中,我们也将对这一点进行逐步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并且唐传奇从唐朝初期就已经有所发展,但唐初期的传奇文学并未能有所建树,比较出名的篇章主要有《古镜记》和《补江总白猿传》两篇,但故事内容太过荒诞不经,且内容也并无太多现实含义,叙述方式也较为浅显直白,缺乏韵味。

    准确来说,唐传奇在唐朝中期才有了一个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时期,其情势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有着很重要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的。

    唐传奇的发展鼎盛时期主要是在唐代宗至唐文宗这一时期,名作琳琅而名家亦是层出不穷。

    鲁迅就曾指出:“惟自大历以至大中中,作者云蒸,郁术文苑,沈既济、许尧佐擢秀于前,蒋防、元稹振采于后,而李公佐、白行简、陈鸿、沈亚之辈,则其卓异也。”

    唐代科举取士十分看重对文学素养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