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大致可以给大家说一下,就是南安太守杜宝、夫人甄氏,生有一女,取名杜丽娘,师从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
杜丽娘因《关雎》而撩拨情怀,在婢女春香怂恿下,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踏入自家后花园,游园惊梦,梦中有一书生手持柳枝,与她游湖定三生。
丽娘寻梦,却杳无人迹,于是神思恍惚,自画春容,题诗一首,郁郁而终,归葬梅树之下,由陈最良、石道姑守灵。
时逢李叛乱,杜宝携家眷镇守淮阳。
岭南书生柳梦梅在求取功名途中遭遇大雪,被困梅花观,他独游太湖,见丽娘生前自画像,日日欣赏。
不久,丽娘已死三年的游魂与柳梦梅偶遇,倾诉相思,柳生救其还魂重生,两人结为连理。
甄氏与春香在避乱途中巧遇还魂后的丽娘。
杜宝因平乱有功,升任宰相。
杜宝故作不识妻女,并于金銮殿上对质,时柳梦梅已为新科状元,终是一家相认,归第成亲。
而《牡丹亭》于万历二十六年问世之后,时人纷纷效仿造作和评点。
譬如沈璟《同梦记》、臧懋循《还魂记》、冯梦龙《风流梦》、徐素颖《丹青记》、硕园《还魂记》,皆依据汤氏之作改编或删润而成。
此外,茅暎、王思任、沈际飞、袁宏道、陈继儒等人都对《牡丹亭》做过评点。
吕天成《曲品》评曰:“杜丽娘事,甚奇。而著意发挥,怀春暮色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叠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可见主人公杜丽娘虽然出生于名门望族,身为太守府的千金,却浑然不觉自己生活在封建礼教的樊笼之中,直至随丫鬟春香游园之后,她才不禁大发感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由此,激发了她的思春情怀,进而惊梦、寻梦,为梦中人消得人憔悴。
在人的自然本性与礼教束缚的剧烈冲突下,杜丽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感性化的途径,经历了一番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情感追求历程,充分展现出对人的感性情欲、人生价值追求的实现过程。
此外还有《坠钗记》,俗名也叫《一种情》,现存清顺治七年抄本、清康熙二十八年抄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康熙抄本影印),取材于瞿佑《剪灯新话·金凤钗记》,演何兴娘、崔嗣宗人鬼相恋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