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岸边遍植翠竹和垂杨柳,湖内种满荷花和莲花,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昆明人故称其为“翠湖”。跟蒙自南湖“小家碧玉”般的淳朴清秀不同,昆明的翠湖则有一种“大家闺秀”般流丽迷人的风姿。
“翠湖”水面面积15公顷,大约是西湖的三四十分之一。虽然面积不大,绕湖一周不过三四千步,在昆明百姓的心目中,却是昆明的一颗无可取代的“绿宝石”。两道长长柳堤呈十字交汇于湖心,把全湖一分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照西湖的“苏堤”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是因唐继尧拨款修建而得名。两堤交接处,有一湖心小岛,岛上有一亭名为“碧漪亭”。因为早先翠湖四周有许多老百姓种的菜地,所以翠湖从前的旧称是“菜海子”,当地老百姓便给“碧漪亭”取了一个俗称叫“海心亭”。
初到翠湖,阮媛看完“阮堤”刻着的碑文,雀跃地跑到“阮堤”之上,扬起双手,对着曾涧峡大喊:
“你看到了吗?这个堤叫阮堤!修它的人也叫阮元,这是我的堤哦!”
曾涧峡不禁莞尔:
“此‘阮元’非彼‘阮媛’也!”
阮媛玩心大起,嘴巴一撅,手一摊:
“我不管,此树是我栽,此堤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曾涧峡一把揽过阮媛纤细的腰肢:
“鄙人囊中羞涩,只好以身相许,不知佳人,意下如何?”
曾涧峡和阮媛都是喜静的人,他们夫妻两人在一起往往并不多说话。阮媛最喜读书,曾涧峡酷爱莳花弄草,原来在北平的时候,曾涧峡和阮媛的家里就养了许多花,在百花之中,曾涧峡唯独喜欢兰花,可北平天气干燥寒冷,兰花娇贵,本不易养活,在曾涧峡悉心地侍弄和打理下,兰花却长得极好。除了兰花,曾涧峡还养玉兰、君子兰,都养得争奇斗艳,但他平生最喜欢的,还是剑兰。
当年在北平的房前屋后,曾涧峡种满了一簇簇剑兰。
他时常用沉醉的眼神看着那蓬勃热烈的花朵,一看就是老半天。
虽然因为太过入神,曾涧峡总是微微蹙着眉头,可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阮媛的视线不时从书本上移开,落在曾涧峡袖长灵活的手指上、清癯坚定的脸庞上,静静地看上一会儿,再低下头去,继续在书页之间徜徉。
常常大半天过去了,两人没说一句话。
书呢,却也没翻上几页。
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