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化小说网>都市小说>民间邪物商人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瓷碗背后的故事
    “你对这些挺了解嘛。”赵伯微微扬起嘴角。

    我说了声略知一二。青姨留下好几本有关古陶瓷的书,有明曹昭《格古要论》,王世懋《窥天外乘》,高濂《遵生八笺》张应文《清秘藏》、黄一正《事物绀珠》,谷应泰《博物要览》,…没生意的时候我就翻着看,如今也看得差不多了。

    赵伯摆手,摇着头说,“我这瓷碗给许多人看过,也就你看出来了。”随后,赵伯又几近乞求地问我,“你能不能再跟我讲讲?”这前后态度差了个十万八千里,之前还用那种命令式地语气和我们讲话。

    我喝了口凉白开,润了润嗓子后说了句,这里面学问大,我也只能浅谈一番。

    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景画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

    因而粉彩为局部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我指了指树枝上那只开口鸣叫,栩栩如生的喜鹊,“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仿制者只想着往好了仿,往逼真了仿,却把粉彩的特点给忘了。”

    赵伯探过头来一看,点头称是。我再度开口,“除此之外,还有更加明显的一点。”

    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浅降彩瓷还有特点,也是一大突破,就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

    这在我国陶瓷史上不失为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但仿制者显然不知道这一点,为求接近真品,竟在一边注上了鄢儒珍的大名。

    听完我这一番话,赵伯如释重负般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彻底放松下来,往沙发上靠去,嘴里喃喃着,终于知道了,我终于明白了。

    “明白什么?”陈意兰问了一句,随后立马捂住嘴。可能她反应过来以赵伯的脾性,指定不会回答她。

    但这次没有。赵伯缓缓开口,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十九世纪末五十年代初,赵伯他父亲去了长春,这里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故宫大量收藏都被溥仪带来此处。

    日本投降以后,不少宝贝流落到东北民间。不少人都喜欢来东北捡漏,谓之东货,赵伯他爸此行是为了淘点好瓷器。

    赵伯他爸这次来长春,收获颇丰,但愣是没遇见什么尖货。在长春呆了四五天,还是没遇见自己特别心怡的瓷器。赵伯他爸心里急,但淘宝贝这东西也是,都凭个运气,你越急,还偏越遇不着。

    晃荡几天没有结果,赵伯他爸准备离开了。可行将离开之时,却发现走不也走不了了。

    两军交战,把长春城围得如铁桶一般,一只蟑螂都别想钻出去。没过多久,城里开始闹起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