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议论纷纷,言辞间尽是惊叹和好奇。
买走这些奴籍人口,至少也得要数百两银子!
虽然不明白赵家怎么就有钱了,甚至怀疑赵元如何养活得了那么多人。
但此举也算间接给了那些苦命人一条活路,让人不得不敬佩。
“天黑前必须到家,出发!”
嘈杂的议论声中,赵元不敢耽误,当即催促会合的车队人马动身。
虽是太平年代,但县城距离村子也有三四十里路要赶。
牛车速度本来就慢,加上还载满了货物,晚上行走终究是不放心。
同一时间,赵家村村口的老槐树下。
吃过饭的一些村民,像往常一样聊着田间地头的闲话。
村长老李头儿和几个年长者,也蹲在树下的乱石堆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四周还有不少孩子,正不知疲倦地你追我赶,疯跑打闹着。
而在老槐树前面不远的岔路口,还有一群人正神情焦急地站在那里。
“他二叔,这都天黑了,少爷他们怎地还不见回来?”
“是啊!难道那立户文书没有办妥?若是如此……!”
这些人正是赵家那些旁系,自从赵元一早去了城里,他们就在等着分户的结果。
谁都知道县尊大人是赵元的未来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