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标王这个概念自从推出市场,先是白酒,然后好像就轮到VCD了。
94年孔府家酒花了一千来万,全国市场做到了近十亿,95年,也就是今年,孔府宴酒的标王花了好像是三千来万,市场应该也大差不差在十亿左右。
好像只有白酒值得这么搞似的。
但其实不是。
之所以在这些年,白酒砸广告砸的很猛,主要是这玩意儿单价高,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可以大差不差忽视掉物流运输成本的,至少一上央视之后的那份高溢价,可以帮他们覆盖掉这部分成本,所以白酒才那么猛。
而饮料行业的运输成本,实在太大。
单价太低了。
人家白酒,一旦都上央视了,最便宜也得十几二十块钱一瓶,一吨就是三四万块钱起步的销售额!反观饮料呢?再贵也无非就是330毫升卖三块,一吨才九千块,出厂价更低,才六千来块钱。
截止到目前,全国范围内,几乎还没有什么成型的,真正在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基地的大型饮料企业,广告砸出去了,效果来了,一瓶鲁省产的饮料,运到湘南省去卖三块钱,生产厂家却几乎是要赔钱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同为各地地方小厂的饮料企业们,压根儿不敢学白酒。
有例外吗?有。两大可乐。
他们这些年连买加自己建,应该是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全国范围内比较均衡的生产基地,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确保有足够的广告经费可以拿来砸,但偏偏,人家两大可乐名声在外,目前还都处在闷声发大财瓜分国内市场的时候,要再过几年,等这个市场彻底成熟起来了,竞争也开始真的激烈了,才开始砸钱。
而事实上,日常消费品嘛,广告费本就应该是支出大头的。
比如在市场很成熟的阿美利加,明星啊政客啊,出了坏事儿,要压新闻,怎么办?找谁都不如找可口可乐和耐克运动鞋这种企业,来的有力量。
人家每年往各路媒体都要投入天价的广告费啊!
金主嘛!当然能让媒体们给开个特例,在某些事情上不要瞎叫唤。
而事实上,按照陆子坚的扩产计划,平成县的饮料产业园的二期项目,赶在元旦前一定能投产了,加一起,这就已经是五十万吨左右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