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其实就是找到一条正确的路。
也就是所谓的‘寻路’。
所有的科研,都是在经历若干次失败后,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运气不可能永远好到只一次就成功。
始终一次就成功的,叫做山寨和抄袭、复制和粘贴。
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终其一生要面对的,便是无数次的失败。
而惟有经历失败,懂得失败,才会明白为什么会成功。
而惟有多次经历这个过程,才能缩短寻路的时间。
失败多了,自然也就有了经验。
其实一个人适不适合做科研、做学术,三个月就能看出来。
因为绝大部分人做科研做学术不超过三个月,心态必崩。
你过不了实验始终不顺的九重雷劫期,或者是论文屎分子脱化的斩道至暗时刻。
有很多人做实验就想一遍就过,想一个月搞定一篇SCI,有这种情况存在吗?
是有的,而且肯定是有的。
但是,只不过是除开学术黑暗森林后,只有极少数真正有天赋的人才能做到。
剩下没有天赋或者天赋不足的人,想在科研上也有所产出,有没有机会?
其实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