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是敌不过别人换点便宜电容的。
所以电子产品的评测中逐渐多起来一个形容词叫做‘用料扎实’。
不扎实行不行?
当然是可以的。
正如勾兑醋,它也符合国标。
像伍陆军这种用几毛钱散装电容的做法,它一样的可以实现质保3年的国家标准。
但带来的后果就是,电子产品也有了个专属名词:消费级电子产品。
无论在华国还是在欧美,99.9999%的企业存活时间都远小于人们的认知,就那么三五年的时间。
所以他们也懒得去做什么质量,保质期不出问题就行。
出了问题,也有危机公关,‘它都这么便宜了,你还能要求它什么呢?’
但是,当这家企业活过企业平均寿命的时候,就很尴尬了。
粮厂永远也做不了高端,它的高端就是没人买账。
因为高端产品的购买人群对价格并不敏感,这个人群追求的是用户体验,以及群体的人文精神、圈层共性。
而粮厂长期以来的‘极致性价比’在人们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极致性价比是没有错的,都是赚钱经营的方式。
而且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放在卿云重生前的那个年代里,伍陆军已经鲜为人知,但是他的高徒却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