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化小说网>玄幻小说>通天魔尊 > 第四章-养廉(加更求票!)
    南京的科举落下帷幕,最终录取总人数为一千零一十八人,其中进士科录取三百三十一人,明法取士一百七十五人,明算取士二百一十人,武科取士三百零二人,这个取士比例对于总考人数来说概率是非常大的。而且那些落榜学子在朱怡成安排下也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回乡继续进学,等来年再开科来考。而另一种是可直接以吏员身份先进各部任职,来年科举再开可以直接再考☲🃕,假如到时候考中就能以进士身份根据之前工作能力转变身份实授为官。

    第一种方式没什么希奇,封建社会科举不中都是如此。至于第二种方式倒是新鲜,而且效果也不错,能够以生员身份入仕,哪怕是普通的小吏也是机会,更何况朱怡成还允许他们有再考科举直接转授为官的承诺,这种方法实际上在后世📠🜏也被称为“以工代干”相比之前的一刀切更容易让人接受。

    科举的结束,使南京政府手中有了一大批可用的官员,就算他们的能力还待实践证明,但这些官员却极大缓解了基层干🄩⛵🞱部的紧缺现象。另外,科举还笼络了江南等地的读🇭🛱书人和乡绅阶级,这更是一个进步,想来等到下一🂁🋳次科举进行时,其参加人数定会以已倍增。

    “🁍🄞这些🏆🗴日子辛苦廖先生了。”宫中,朱怡成很是满意地合上了手中的奏折笑着说道。

    “此⛰🞀👀乃臣之本责,🎞不敢称辛苦二字。”廖焕之起身向朱怡成行礼。

    让廖焕之坐下,朱怡成继续和他聊了会关于🀺所取士子的安排,尤其是对这些士子任官的一些细节方面,包括待遇等等做了交代,同时也要求廖焕之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尤其是贪污受贿等等现象必须严厉控制,不得丝毫放松。

    “自孤重登监国位以来,对官员的俸禄从不曾有缺,相比毅宗朝时官员俸禄不仅涨了好几倍,另还拨有专项的养廉银子,其目的就是要彻底遏制贪污腐化现象。廖先生是读书人,之前也在清廷为官,当😟🂫知道我大明以往故事和如今清廷的情况,孤如此所为一来是让官员有份正常进项,能在不伸手捞银子的情况下就可保证其体面。二来也是要借此来解决贪腐问题,而今朝廷监察尤其重要,还请廖先生千万不要放松才是。”

    “监国高瞻远瞩,为臣定尽☒⚛💉心竭力,不负监国之托。”廖焕之知道朱🛔🜅⛘怡成把这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他来负责不仅是重用自己,更是借此敲打自己。廖焕之现在是文臣之首,在这方面必🈬须以身作则,假如他做不到的话,朱怡成自然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果然不出所料,朱怡♖🈘⚏成见廖焕之如此态度点头又道:“孤立了养🂎🍩🊭廉银,既是给官员们的恩赐,同样也是督促!假如谁左手拿了孤的养廉银,右手又朝百姓口袋里伸手,一旦查出定严惩不怠!孤倒是要看看,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祖宗之法尤在,剥皮揎草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怡成最后这几句话虽然声音不大,却🞈💊🐆听得廖焕之心惊肉跳。别🂎🍩🊭看朱怡成年轻,但廖焕之很清楚这位爷果断异常,是说到做到🎨📥🜿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从当初被袁奇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摇身一变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创出了如此基业。

    廖焕之连忙称是,并打定主意回去后就找下面人🆀好好交代一番,要不然到时候真因为一些阿堵物丢了脑袋,甚至被拉出去剥皮揎草就太不划算了。何况朱怡成并不像朱元璋那么对官员如此抠门,不仅涨了官员俸禄还设置了养廉银,普通知县一年俸禄再加养廉银足有一千多两,相比之前的每年仅仅三十六两俸禄来讲,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体体面面的过日子了,至于像廖焕之这样级别的就更高了,其他的不说仅是🎻养廉银每年就高达近二万两之多,🁏🄯🁃这笔钱以当前的购买力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巨款。

    而且,拿下南京后,朱怡成还宣布采取了火耗归公的政策,这和清廷那边🙕🊏🏔已🉝🈒♙把火耗加到八分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宁波那边在试制铸币机,一旦等机器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明军所控制区域一律将使用新铸造的银元和铜子,以替代如今不方面携带和计算的碎银。

    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行,廖焕之相信朱怡成的统🝬🎏治🆀将越来越稳,如今的他早就不是当年只想着保全性命的小小知县,在廖焕之心中,他已想了自己身后未来是否能青🏰史留名了。

    科举完成,代表着大明已成江南正统,明军的高级官员也已有劝进的言论,朱怡成虽然现🏢在是以监国摄政,但毕竟还未正式登上皇位。之前由于南京未下,根基不稳,以监国身份进行过渡是正常的,但现在不仅拿下了南京城,更开了科举,大明重兴之🊑🏨气象已蒸蒸日上,那么劝进为帝的说法自然而然地就占了上风。

    今天廖焕之前来一是向朱怡成汇报关于科举之事,二也是要再一次进行劝进,劝朱怡成早登大位已安天下之心。对此,其实朱怡成也有过心理准备,眼下从局势来看🙨🌸的确是再进一步的机会。

    “此事尔等先拿个章程🐻🅅出来,等孤看后再定吧。”这一次,朱怡成没有反对,而是说了这样的话,当听到这话后廖焕之顿时大喜,连忙起身拜倒山呼万岁。

    “萧永藻和查慎行现在如何?可又🏛🚳来寻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