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年——
熹平年间,司隶大瘟,西凉有叛将边、韩二人携羌胡趁势而起,席卷凉州,进逼长安,灵帝大怒,拜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募河内、河南、河东三地勇士十万,西进平叛☷🄆。
这河东郡为秦置,治所位于安邑,下辖二十四县,因出产盐铁,又临近并州产马之地,故历来弓马娴熟📘之人辈出,天降陨石后尤😵甚。
二十四县里,有一县城名为解良,又称解县,县中有位寒门文士,叫做关审,其熟读先贤著作,尤喜《春秋》、《周易》,平素喜欢以其中忠、义、仁、勇之事教育儿子,令其子关毅苦不堪言🄘♜。
由于关审在🞷😱🅊县中颇有人望,处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故而历任县令皆聘其为县中民政从事,当地人笑称“流水的县令,铁打的从事”。
然而,人力有时穷,👟🍫随年龄渐长,🜽🇧🚹关审对于处理政事逐渐力不🙯🍸🌹从心,最终于永寿三年(157年)告老,改由其子继任。
闲下来的关老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儿子,关毅越发苦恼,然而其至孝,不敢🎹🕽违逆父亲,与友人商议后最终想到一条妙计——他飞🆐🎮🔟快地与原本就互🙥🌟相有意的青梅竹马成亲,并于延熹二年(160年)生下一子,交给关审照顾,顺利摆脱了老人对于“忠义仁勇”的念叨,效果拔群。
至于儿子关羽关长生,大概会被教育🅕🆛🐎成一个熟读《春秋》《周易》的文人?这个……父亲高兴就好。
桓帝崩后,灵帝即位,新帝异常喜欢收敛钱财,对于能够捞钱的官员提拔得很快,然而关🜊氏父子在在治理政务的手段上更擅长维持现🅤🈢状,没有办法大幅增加收入,因此逐渐为县令所不喜。
熹平三年(176年),司隶🙭瘟疫期间,关审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老人并未染病,只是原本便寿数将近,又担心解县、河东,乃至司隶的疫情,最终劳心过度。其临死前仍试图教育孙子,但已经无法长篇大论地讲解,只得反复叮嘱:“读《春秋》,多读《春秋》”。
“孙儿谨遵祖🎿🖷🗎父之命。”时🝒👷年🙭十六的关羽深深拜下,在其重新抬头时,关审已经含笑而去,半空隐约有花瓣幻影飘落。
由于关审德高望重,年近🉁🄗九十,一应后事早已备好,而家人对此也有所意料,故可称“喜丧”,在关毅准备吩咐仆人进行相关准备时,却见关羽行至面前,虎目含悲道:“人无法‘长生’,请父亲重新赐字。”
关毅叹息🇶🝄一声:“如此,便叫做‘云长’罢。⛦”
虽是喜丧🇶🝄,然而关毅仍需辞官守孝三年,这期⛦间又出现了驱逐太平道,西凉反叛,司隶戒严,诸多官员被莫名调动,有些甚至直接下狱的奇怪情形。
待关毅守孝完毕之后,解良县令和一🅕🆛🐎干官员已被换成了“十常侍”手下嫡系的亲戚的朋友……总之,是一群只想捞钱,完不打算发展和治理的昏官,根本不理会那些同关毅一样,在本地有威望的“名士”。
关毅?前民政🎿🖷🗎从事?守孝完了?那就完了呗。复职?再说吧——关毅从那些没法换也🎝💇换不掉的底🗉🙰🍾层小吏那里的得到的消息就是如此。
这时候,他🞷😱🅊终于回想起了父亲读《春秋》和《周易》时偶尔透出的表情,那是一种“明知历史会重演,想要阻止却找不到办法”😵的悲怆。